1. 首页
  2. 科技部落

AI+大数据如何使用在催收领域

早先时刻,在谈到人工智能催收时,一般人普遍觉得难以想象。试想,当用户接到一通催收电话,电话另一头则是人工合成语音提醒用户还款,这种感觉似乎仍停留在科幻电影里。然而,在现实的场景中,智能催收机器人已逐渐进入到不少人的生活之中,不过,不少人还未察觉到电话另一头提醒你还款的是机器人。在本期“手把手教你读懂智慧金融”里,我们要就智慧金融流程里的“智能催收”进行知识普及。

创新风吹进催收行业

催收是个鲜为人知的行业,但在一般读者眼中,对催收的印象却是极为显著的,在新闻里看到的社会事件时常将催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不过,与一般人的认识有所差异,传统的催收一般面向银行和信用卡业务。由于银行体系准入门槛高、合规要求较为繁琐,催收公司对于人员的专业技能也有较为完善的培训,因此过去催收行业大致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饱和的状态。

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的职业,需要从业人员有一段时间实践,才能胜任,可现实情况是催收从业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成熟而稳定的产能人员稀少。基于现存情况,小催机器人催收系统用技术去帮助行业沉淀催收技能、辅助新员工快速成长、帮助成熟员工提升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催回效率。
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推算,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银行业不良金融资产余额达到2.19万亿元据统计,国内头部的20家催收公司占市场份额比重超过85%,传统的催收行业显然是一个成熟且寡占的市场。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却也带动了催收行业板块的重构。对FinTech企业而言,风控能力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然而,大量的现金贷、P2P公司缺乏有效的风控能力,也因此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余额。据推算,在历经互联网金融狂飙后,国内的坏账余额累计超过1万亿元,这也为催收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

根据一项统计显示,为因应互联网金融不良资产,催收市场上出现了超过5000家规模不一的催收公司。与银行所从事的大额借贷业务不同,互联网金融、现金贷公司大多从事小额借贷业务,单笔借贷金额落在3000至5000元之间,针对这个市场而生的催收行业也具有专业技能不足、人力密集的特点。

由于这类催收的利润率极高(介于20%至45%之间),为提高回款率,不少公司采用非正规的催收手段,因而导致不少社会事件。面对这个分散但体量巨大的市场,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在合规性与提高回款率间达成平衡便成为智能催收的潜在市场。

从逾期到坏账的催收流程

面对互联网金融衍生出大量的小额贷款坏账,如何降低催收成本并提高回款率便至关重要,也因此,AI加大数据便成为解决这类小额不良资产回收的技术。

所谓智能催收主要是以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整个催收流程。在催收过程中,通常把逾期90天(M3+)定义成不良资产,把逾期180天定义为坏账。坏账的定义和计提、核销机制每家公司都有所不同。
AI+大数据如何使用在催收领域

催收逾期指标定义

在催收过程中,每一个还款日(m1,m2,m3等等)的前几天一般都会开始通过电话的方式提醒用户还款日要到了,注意及时还款。包括支付宝、白条,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都采用这套流程。从m1开始,一但还未还款就会形成逾期。一般在逾期后几天,也会进行电话提醒,这里就不是提醒还款,而是催促还款了。在催收过程中,每个阶段催收力度都会不断上升,直至逾期到后面通过司法、委外上门等非常强烈的手段来进行处置,当然成本也会很高。

整个过程中,要不断的通过数据报表来分析逾期客户,定出针对性的催收策略,并且不断的根据各个月的催收指标进行调整。这其中,包含了电呼、外包、质检等不同方面的工作。

人工智能如何使用在催收领域?

当工智能技术导入催收系统中,通过人机交互学习来提高催收回款率、减少人力使用并降低负面情绪的影响,智能催收在降低成本、提高回款率与确保合规方面达到平衡。

在催收过程中以大数据风控为主线,通过大数据算法模型的建立多维度评估逾期案件和员工能力,使案件的流转分配、催收策略选择和绩效考核更合理,从而提高人均产能、提高催回效率。

也因此,针对小额的催收账款,智能催收机器人有较佳的业务应用效能。随着智能催收机器人正式投入业务应用,催收也从早先低端、劳力密集型产业转变为技术密集的高门槛业务。

随着智能催收机器人投入应用,部分平台已经将逾期催收业务转移至机器人,从结果来看,智能催收机器人对于逾期3天内客户的资金回款率已达到人工催收的90%。随着智能催收机器人逐步投入业务应用,催收行业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未来,单笔借贷金额在3000元以下的贷款催收将转移至机器人催收,大额的贷款催收则逐渐转变为人机协同催收。传统印象中人力密集、低附加值的催收行业正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的创新业务。

AI+大数据如何使用在催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