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2020年4月3日),素材来源于网络,知识产权归属于原版权方,编辑:智慧金融研究院(RXX)
一、消费金融与小微金融:
(1)疫情冲击小微信贷资产质量,多地小贷公司政策松绑
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冲击,使得小贷公司资产质量承压,面临更严峻的生存考验。在此背景下,小贷公司股权屡被抛售。
随后,多地释放小贷公司利好。3月份以来,广东、重庆、山东、深圳、湖南、河南、四川等多省市向小贷公司释放利好政策,涉及阶段性放宽融资杠杆、拓宽融资渠道、扩张展业区域等。
①2月13日,广东省金融监管局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允许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小额再贷款公司及法人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方式融入资金,支持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证券交易市场、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工具融资。融资杠杆从2倍提高到5倍,单户贷款余额上限可上调为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且不超过1000万元。
②2月17日,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引导小额贷款公司支持疫情防控做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通知》。支持小贷公司用好用足2.3倍融资杠杆,因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特殊需要的,经重庆金融监管局批准,可适当提高,放大疫情防控支持力度。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率超出现行监管规定上限标准3个百分点以内的,经重庆金融监管局确认,不影响申办融资、创新等业务。
③2月21日,山东金融监管局网站发布《关于有效发挥地方金融组织作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通知》。将适度放宽优秀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对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各项监管指标优良的小贷公司,经山东金融监管局批准,其融资余额可放宽至不超过净资产的5倍。
其中,通过银行、法人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方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2倍;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ABS)等标准化融资工具融入资金的余额不超过净资产的3倍。新增融资60%以上应用于支持防疫物资生产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恢复生产。
④3月4日,深圳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关于在疫情期间调整部分监管规定的通知》。除5倍杠杆外,深圳还将建立小贷同业拆借纾困资金池(行业协会)。小贷公司可通过股东借款、同业拆借等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解决其短期资金需求。
⑤湖南将适度降低符合条件小贷公司的准入门槛,注册资本金下限可降低至3000万元。湖南对净资产2亿元(含)以上且分类监管评级达到A级的小贷公司,经批准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业务。
⑥四川省金融局对小额贷款公司在疫情期间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客户新增业务和展期业务,融资利率原则上可在原利率基础上下浮15%。
⑦河南省金融局允许国有小额贷款公司年化综合实际利率原则上下调5%至10%,且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因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围绕供应链跨区放贷。
*相关资讯:
(2)上市银行年报揭信用卡行业变局,增速放缓、不良上升、精细化转型
3月31日,共有15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公布了2019年信用卡业绩数据。
2019年,受贷后环境严峻,银行主动收缩业务等因素影响,多家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卡量增速出现放缓;
在多头借贷、共债风险的波及下,数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出现抬头。
2020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业务增长受限、坏账上升风险值得警惕;
信用卡业务将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赛段。
①大中型银行发卡量踩刹车:
国有六大行信用卡发卡量“降速”。累计发卡量增速排名第一的是邮储银行,但增速仍较2018年小幅下滑。在2019年主动采取战略调整思路的交通银行,在册信用卡数量增速更是出现“急刹”。
股份制银行虽然仍普遍保持两位数增速,但增速回落趋势亦很明显。
地方性银行仍处在零售业务扩张期,信用卡业务仍在加速快跑。
②风险攀升不良率现抬头:
信用卡不良率增长较快的情形在多家银行年报中出现。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信用卡不良率将面临继续恶化的风险。
③“存量时代”的精耕细作:
此次疫情对当前信用卡业务造成一定冲击。现阶段银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有效甄别真正受疫情影响的客户和以此为借口恶意逃废债的人群。
但也成为精细化发展的契机。线上化、数字化也将成为信用卡业务未来交易场景、获客渠道发展的新方向。
二、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与商业模式创新:
(3)首个网络互助团体标准面世,首提“四要一不要”
3月30日,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批准发布全国首个网络互助团体标准,由蚂蚁金服牵头,联合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保险研究所互助保障研究中心、阿里健康等6家产业、学术、研究机构共同制定。
网络互助在中国发展以来,存在平台模式多样、风控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当前行业头部互助平台里,约50%平台没有实行实名制,大约75%平台设立了资金池,由此引发潜在的资金管理、案件欺诈等隐患。
首个标准以蚂蚁金服旗下互助平台相互宝的经验为样本。
对互助平台的运行规范、资金管理、调查等环节做了全流程标准化定义,首次提出互助平台应遵循“四要一不要”原则,即要实名制度、全程风控、审核独立、公开透明,不要资金风险。
“实名制度、全程风控、审核独立”,确保互助案件的真实可信,消除欺诈风险。
“公开透明”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保证互助平台的规范运作。
“一不要”原则在于重点防范金融风险,倡议无资金池,或对有资金池的平台实操建议设立资金托管制度。
该标准有望助推互助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在医疗保障体系、数字技术应用、商业保险以及行业创新监管等各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相关资讯:
保险业协会:《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修订版(征求意见)》
(4)微信上线“分付”,或与“微粒贷”组成微信版“花借组合”
分付是一款 “类分期”消费贷产品,开通后可在支付时选择使用,主打按日计息、随借随还。
每期最低还款为账单的10%,剩余未还则继续按日计息。
部分已开通 “分付”页面显示,日利率为0.04%,按此计算年化利率约为14%,尚不清楚不同的人群是否存在不同利率的情况。
没有免息期,是“分付”与花呗、银行信用卡等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类似 “花呗分期”。
“花呗分期”需提前选择期数,通过收取分期手续费获利;
而“分付”无需事先选择还款期,视还款情况而定,按日计息。
“分付”的本质是消费贷,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信用支付产品。然而通过微信支付受理网络,又完全实现了相当广泛的“信用支付”功能。
与花呗相比,更保守稳健,无需承担免息带来的高额成本;
与“花呗分期”相比,更灵活,更注重“燃眉之急”。
微信支付超小额、超高频是其独特点,同时缺乏嫡系零售体系支撑,造成了微信支付的人均账单厚度不足。若微信支付推出对标花呗本身的产品将面临分期率不足的难题,因而“分付”从另一赛道入手。
在“分付”之前,微信支付曾有过类似尝试。
分期乐的“乐花卡”支持绑定微信支付使用,和“分付”一样,也不存在免息期,但能用于转账(借、转)、发红包(借、发)等。
“分付”上线后,或搭配“微粒贷”共同组成微信版的“花借组合”。同类竞品包括,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京东的白条与金条,美团的生活费买单与生活费借钱,去哪儿的拿去花与借去花,苏宁的任性付与任性贷,唯品会的唯品花与唯品花取现等等。
竞品公司大多掌握一定的体系消费场景,都能给予“花”部分一定支持,这是 “分付”所属的腾讯体系所缺乏的。
因此,“分付”主战场应在体系之外的场景,进一步来说主要是线下消费,这是微信支付的优势所在。在不断的下沉市场中,“分付”瞄准的是大量没有信用卡的用户的线下消费市场分期需求。
*其它重要资讯:
北京金融局:《关于征集金融科技类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有关意向的通知》
三、经济形势与金融政策:
(5)央行逆回购利率下调,或带动4月MLF、LPR降息
3月2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政治局会议提出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可能体现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方向上,如继续推动专项再贷款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同时继续运用“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来强化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
当日晚些时候,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提到,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从过去经验上看,“逆回购利率—MLF利率—LPR”的同步调降,完成一次完整的降息过程。LPR改革改善了货币市场利率向贷款市场利率的传导,货币市场的利率可以影响银行对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报价,又可以通过MLF利率进一步传导至LPR利率,从而引导贷款利率的变动。
30日,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进行5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此前为2.4%,下调20个基点。
本次逆回购利率下调,将带动政策利率体系联动调整,预计4月例行MLF招标利率也将下调20个基点,并引导1年期LPR报价出现相同幅度的下行。
此前有不少观点认为存款基准利率下调预计会在4月中下旬落地,但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后,存款基准利率是否下调市场观点不一。
(6)国务院常务会释放小微金融四大利好,定向降准可期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加大对困难群体相关补助政策力度。
其中,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新政策有四项,合计利好超过3万亿:
①将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②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③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④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媒体归纳的十大要点:
1、确定再提前下达一批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带动扩大有效投资;部署强化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要求加大对困难群体相关补助政策力度。
2、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调节力度,着力扩内需、助复产、保就业,帮助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外贸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特殊难关,保障基本民生。
3、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在前期已下达一部分今年专项债限额的基础上,抓紧按程序再提前下达一定规模的专项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原则,对重点项目多、风险水平低的地区给予倾斜。各地要抓紧发行,力争二季度发行完毕。
4、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普惠性金融支持。增加中小银行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
5、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引导中小银行将获得的全部资金以优惠利率向中小微企业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重产业的信贷投放。
6、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用于发放小微贷款。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促进中小微企业全年应收账款融资8000亿元。
7、要从3到6月,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并将孤儿、符合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等纳入政策范围。增加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按比例补助和在失业保险基金列支。
8、要将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纳入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和就业援助范围。抓紧研究失业保障提标扩围政策。
9、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
10、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