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2020年4月10日),素材来源于网络,知识产权归属于原版权方,编辑:智慧金融研究院(RXX)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
⑴世贸组织:新冠肺炎大流行将导致全球贸易暴跌
4月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20-2021年贸易增长预测和2019年贸易统计数据。要点:
1、由于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年,几乎所有地区的贸易额都将出现两位数的下降,其中北美和亚洲的出口受到的打击最大。
贸易下降幅度可能会超过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下滑。
预计2021年贸易将恢复,但取决于新冠肺炎暴发的持续时间和政策应对的有效性。
如果大流行得到控制并且贸易再次扩大,大多数地区可能会在2021年实现两位数的反弹,乐观情况下约为21%,悲观情况下为24%。
2、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将暴跌13%至32%。
具有复杂价值链的行业,尤其是电子产品和汽车产品,贸易可能会急剧下降。
受贸易紧张局势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19年商品贸易量已下降0.1%。2019年全球商品出口的美元价值下降3%,至18.89万亿美元。
3、由于受到运输和旅行限制影响,服务贸易可能最直接受到新冠肺炎的影响。
2019年商业服务出口总值增长2%,至6.03万亿美元。
4、未来贸易表现可能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
乐观的情形是,贸易急剧下降,随后在2020年下半年开始恢复;
悲观的情形是,初始下降幅度更大,恢复时间更长且不完全。
如果企业和消费者将这一大流行视为暂时性、一次性的冲击,则强劲反弹的可能性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危机减轻,投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上的支出将恢复到接近先前的水平。
如果疫情暴发时间延长或反复出现不确定性,则家庭和企业可能会更加谨慎地消费。
*相关资讯:
Trade set to plunge as COVID-19 pandemic upends global economy
⑵专家解读金稳委下一阶段重点任务
4月7日,金融委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总结近期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展,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将强化政策落实,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
1、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其中,货币政策方面:①分阶段把握好政策的力度、重点和节奏。②继续用好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③落实好普惠性再贷款再贴现新增的1万亿元。④实施好定向降准,发挥好准备金工具的正向激励引导作用。⑤积极推进LPR改革。⑥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好的国际环境,与国际社会一起抗疫和稳定经济。
2、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①保障足量信贷。从政策上拓宽银行资金来源,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信贷需求。②提供低价资金。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③创新产品服务。推出契合中小微企业信用特征和需求特点的产品和服务。
3、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①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重点是与注册制相匹配的法律制度等建设,通过打击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管制来提升市场活跃度。②未来可能会出台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政策,提升企业直接融资的能力,调动全社会的资金为疫情后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4、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力度,增强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
①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留存,增强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②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银行补充资本渠道和方式。③支持地方向部分高风险中小银行注入资金、可变现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
5、高度重视国际疫情和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应对,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递。
①要加强预期管理;②加强宏观政策国际协调;③注意协调好本外币政策,处理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的平衡;④继续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向价格型为主转型。
*相关资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
二、消费金融与小微金融:
⑶监管细化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要求‘增量’、‘扩面’、‘提质’、‘降本’
监管部门日前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布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监管指导意见,从强化分类考核督促、加大信贷计划执行力度、提高“首贷户”占比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监管的意图主要在于引导银行的金融支持真正覆盖小微企业,首先要求金融机构明确总体目标,即努力实现2020年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提质’、‘降本’这4点要求。
“增量”是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含)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确保实现“两增”,即贷款较年初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增速、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不低于年初水平。
“扩面”是指增加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户数,着力提高当年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中“首贷户”占比。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渠道,加强小微企业“滴灌”式融资供给。
“提质”是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完成“两增”目标为导向,客观预估当年本行各项贷款增速,单列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计划,防范对优质小微企业过度授信的“垒小户”风险;对各类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要求“量体裁衣”。
“降本”要求进一步推动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对小微企业让利,商业银行要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为基础,用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
*相关资讯:
⑷ 家族信托存续规模破千亿大关,消费信托、小微金融信托产品紧随
“去通道控地产”行业背景之下,信托公司特色业务发展“长势喜人”。信登新增数据显示:
一季度,信托资金投向工商产业和基础产业远超金融机构,投向房地产的规模占比已由2019年年均三成降至一成;
通道类业务占比仍呈下降趋势,非主动管理产品规模占比已由2019年年均六成降至目前不足四成。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家族信托存续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行业第四大特色业务。此前,2019年3季度全行业家族信托实现较快增长,规模较2季度末提升50.99%,是目前增速最快的创新业务类型;截至2018年末,业内共有36家信托公司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占全部信托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业务总规模约为850亿元。
消费信托和小微金融信托产品紧随其后,稳步发展。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慈善信托在一季度迎来爆发式增长。
另有数据显示:
一季度,中国信登共办理完成信托产品初始登记5000余笔,涉及初始募集金额1.37万亿元;办理完成信托产品终止登记3600余笔,涉及清算金额1.5万亿元。
截至2020年2月末,信托存续规模(部分特色业务当期持有规模未计入)为19.33万亿元。截至2019年4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同比下降4.85%,环比下降1.78%。
在经历了2018年较大幅度的调整后,2019年信托业资产规模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进入了波动相对较小的平稳下行阶段,也依然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子行业。
截至2019年末,信登已登记的信托受益权信息共计140.25万条,较2018年末增加42.41万条,受益人持有的受益权存量规模(即信托受益人当期持有受益权规模,部分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消费信托和公益信托等特殊业务当期持有受益权金额未计入)为20.45万亿元。
*相关资讯:《家族财富管理调研报告(2019)》正式发布
三、金融科技与商业模式:
⑸中金:金融科技迈入精耕细作时代
1、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用户运营的重要性凸显。
2、四个维度剖析各大细分领域金融App的用户差异。1)用户体量:支付>投资>贷款>保险;2)用户增速:支付结算类最为突出;3)集中度:股票交易/消费贷/银行领域百花齐放;4)用户黏性:股票交易类单用户时长及次数领先。
3、布局领先的金融机构亦能引领金融科技的下半场。MAU>500万或DAU>100万的45个头部金融App中,传统金融机构(25家)从数量上领先互联网公司(20家)、但用户活跃度仍稍逊一筹;两者关系正从“竞争”走向“竞合”。
4、综合金融:占据支付入口制高点;心智争夺仍是持久战。蚂蚁及腾讯基于超级App的流量及数据优势,在理财/贷款/保险/信用等数字金融领域全面开花,其他互联网公司则大多在垂直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5、支付结算:商户侧服务初成气候;用户侧补贴烽烟未熄。聚合服务商围绕商户经营需求进行的商业模式升级构筑自身的护城河;二维码的互联互通以及数字货币的推广边际上为用户规模领先的支付机构带来一定的机会。
6、网上银行:IT系统投入力度加大;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国有大行及招商银行用户规模稳居银行App第一阵营,并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网商及微众作为互联网银行的标杆,通过差异化的定位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普惠金融。
7、股票交易:零售端格局稳中有变;机构端呈现增长态势。东方财富/同花顺用户规模继续领跑,为互联网券商业务奠定流量基础;专业定位的万得表现亮眼。
8、理财投资:互联网渠道蓄势待发;用户差异化错位竞争。互联网巨头基于流量/数据/费率等优势强力挑战银行传统渠道;资管新规及买方投顾带来新机遇。
9、消费信贷:监管及市场洗牌加速;穿越周期的剩者为王。风控薄弱者或受重创、行业分化料将加剧;360金融等头部机构将存量运营效率提升作为当前重点。
10、保险服务:健康保障意识提升中;互助社区价值再凸显。
*相关资讯:数字化转型成共识,银行大手笔加码金融科技
⑹21财经:依靠流量与资金的创业模式将遭遇双重挑战
继瑞幸咖啡自曝财务造假导致股价暴跌后,好未来自曝在例行的内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员工不当行为”。而爱奇艺、跟谁学等则是被做空机构曝光有造假行为。
1.如何看待中概股风波:
①中概股整体上比较健康,并不能因为有几家公司被质疑就证明中概股存在所谓信用文化缺陷。
②受到疫情冲击并且本身存在一些问题的中概股被做空机构盯上,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借助市场不确定的大环境增强做空的动能,放大收益,是当前较为普遍的做法。
③必须承认,中国一些创业公司高度雷同的商业模式很容易“鼓励”企业造假。
2.始自于硅谷的一种商业模式,就是向创业公司不断注入资金,帮助其扩大市场份额并维持第一的地位,就可以通过流量和用户的不断增长而提高估值,最终成为股市上的赢家。
这种依靠不断注入资金并要求流量增长的模式,主要成功于轻资产的平台型公司身上,通过不断吸引和留下用户而衍生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但是,后来的共享单车、瑞幸咖啡等,都是重资产投资且用户规模有限,使得盈利模式单一,且几乎看不到利润空间。
3.当前,这种模式遇到了两个挑战。
①这种商业模式已经遭到广泛的失败,即依靠PPT(故事)、资金与流量的做法并不具有普遍效仿的意义,很多商业故事经不起市场检验。
②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廉价的风险资金逐渐减少,独角兽和创业公司面临断粮的风险。当前疫情冲击以及金融动荡会加剧资金稀缺的局面。
*相关资讯:瑞幸模式,一颗随时引爆的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