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期(2020年4月24日),素材来源于网络,知识产权归属于原版权方,编辑:智慧金融研究院(RXX)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
⑴美国证交会提示中概股风险:近期不要向其投资
4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表示,因为信息披露的问题,提醒投资者近期在调整仓位时,不要将资金投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
此前一天,克莱顿和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主席,及SEC多位官员联合署名发布一份公开声明。
声明称,投资新兴市场或在新兴市场有重要业务的公司蕴含大量风险,但美国证交会能做的措施有限。再次提及PCAOB由于无法检查中国公司审计文件问题导致的高风险问题。
重点提及了投资者需要关注七大风险,包括:
一、新兴市场的风险披露。二、财务信息要求和标准的质量差别。三、PCAOB在中国仍无法检查审计工作文件。四、美国当局在新兴市场采取行动的能力可能受到限制。五、股东在新兴市场上享有有限的权利和很少的实际补救措施。六、被动投资策略未考虑这些风险。七、投资顾问,经纪交易商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应考虑新兴市场风险。
早在2018 年 12 月,SEC和 PCAOB就曾发布联合声明,由于法律制度等原因,监管机构在监督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财务报告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未来对于在审计底稿获取方面存在障碍的公司,可能会要求进一步的信息披露或限制其再度融资。
华泰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梳理了2000 年以来中概股及其外部审计师受美国监管机构会计合规审查的重点案例。
报告认为,中概股面临的监管形势从“查违规、抓欺诈”逐步向审核会计处理的公允性与信披的完备性演进,且面临更为渗透的审计跨境监督。
美国监管机构对中概股或其外部审计师进行调查或起诉通常有以下四类原因,包括:一、公司内部会计处理明显违规,如2001年网易公司事件、2004年UT斯康达事件等。二、公司存在欺诈行为,如2011年东南融通事件、2011年中国高速频道事件等。三、公司内部会计政策存在争议,如2012年新东方事件、2015年优酷土豆事件等。四、争夺审计跨境监管权限,如2011年德勤中国事件、2016年针对阿里巴巴与百度的调查等。
⑵疫情下原油期货价格首次收负,原油缘何变成“烫手山芋”
4月20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交割的西德克萨斯轻质(WTI)原油期货价格暴跌306%,收于-37.63美元/桶,为史上首次收于负值。
这并非指原油本身价值,而是指原油仓储与运输成本等已超出原油本身价值的程度,反映的是市场短期内购入实物原油的意愿。
纸面上,这一收盘价意味着,如果要执行期货合约,生产商可能要被迫贴钱给买家,让他们把原油拉走;但实际上,这只是发生在金融市场的一种现象,并不表示国际市场已不需要原油。
5月期油收负,一个原因是“移仓换月”。即把手中临近交割月的原有期货合约平仓,同时再买卖成交相对活跃的月份合约,建立新的期货合约头寸。移仓时会出现当前的主力合约减仓、远期合约增仓,远期合约成交量大于当前主力合约的现象。随着仓位的转移,市场上将产生新的主力合约。
4月20日收负,是因为4月21日交割日期逼近,交易员们不得不平仓而出现集体抛售所致。
正常情况下,即将“换月”的两种期货合约的价差不会太大。但这次受新冠疫情影响,5月和6月WTI期货合约价差急剧扩大,4月20日一度创下12美元的有史以来最高价差水平,溢价超100%,情况十分罕见。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到6月仍保持与5月相同的份额,必须大幅增加成本。这才是真正引发市场恐慌和警惕的地方。
美国原油期货和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持续重挫,显示市场在短期内不愿意购入实物原油,而出现这种“油满为患”现象与三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新冠疫情蔓延导致全球进入隔离模式,经济按下“暂停键”,航空业陷入停摆,全球范围内的原油需求锐减近30%。其次,在全球原油需求骤降的同时,原油供给却并没有大幅缩减。第三,过剩的原油供给正在迅速占据原油库存空间。
*相关资讯:多头巨亏超300亿元,中行原油宝是否涉嫌非法期货交易?
⑶新一轮险资投资自查开启,覆盖11个重点领域54项内容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向保险机构及险资运用属地监管试点银保监局下发通知,要求开展保险机构资金运用违规问题自查自纠和风险排查。情节严重的,将被限制险资运用形式与比例。
这次自查聚焦保险资金运用领城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和重大风险隐患,要求保险机构深入排查2018年以来发生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在投资决策运行机制、资金运用范围和模式、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各投资业务等重点领域的11个方面、54项内容,及时摸清存量风险,严格控制增量风险,并于6月30日前上报自查结果。
一、投资决策运行机制:
投资决策和运作机制透明性、科学性,检查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保险资金运用职责划分情况,防范监督机制失衡或内控建设缺位。
清查保险公司股东违法违规干预保险资金运用情况,严格规范股东行为。
核査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和保险资管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部门设置情况。
二、资金运用范围和模式:
核查是否存在超监管规定范围投资,或在不具备投资管理能力下直接开展相应领域投资的行为。
核查保险公司是否存在配置大类资产超监管比例,或投资单一资产和单一交易对手超集中度上限比例情形。
检査委托投资合规性,重点核查保险公司是否存在妨碍干预受托人正常履责,以及受托人提供通道服务或进行转委托的情形。
三、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
要求从严检查保险资金运用关联交易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交易定价的合理性和信息披露的充分性,核査资金运用关联交易投资余额和比例是否存在不符合关联交易监管要求的情形。
严格核查利用未上市股权和不动产投资等设立平台公司,掩盖底层资产,隐匿资金真实去向,逃避监管的违法违规行为。
从严检查通过其他公司代持债券,或利用未上市股权、不动产、基础设施等另类投资输送利益等行为。
四、几个重点领域投资风险:
核査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等重大投资的合规性和内控情况,防范投资开发或者销售商业住宅。
核査公开市场投资品种合规性,重点核查是否存在股票投资内幕交易和“老鼠仓”情形。
核査金融产品底层基础资产属性和风险状况。
清査利用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通道情况。
核査内保外贷业务整改情况,检査境外新增投资项目合规性。
二、消费金融与小微金融:
⑷房抵经营贷进入楼市路径:贷款中介为申贷客户“买壳”“养壳”
4月20日下午,深圳银保监局联合深圳人行召开辖内银行座谈会,对于加强信贷管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相关要求。包括:
对房产交易完成后短期内申请抵押贷款的业务要重点审查融资需求的合理性。
要加强对房产抵押经营贷的资金用途监控,不得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要求各行迅速开展全面排查,对于排查发现信贷资金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贷款要限期收回。
对于经营贷资金有多少流入楼市,监管机构和银行正在排查。排查重点包括:
股东近一年是否变更、抵押物获得时间、贷款用途、贷后股东是否变更、股东名下是否有新增贷款、合作方管理、贴息贷款情况等。
知情人士称,抵押经营贷绕过监管、风控的操作手法是,部分银行客户经理、贷款中介、申请贷款的客户“合作”完成,贷款中介甚至为申贷客户“买壳”“养壳”。
贷款资金发放后,被以小额、分散方式将款项汇至关联公司后,通过股东拆借形式将贷款汇至客户指定账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银行对资金使用用途的监管。
部分抵押经营贷客户会通过贷款中介将贷款申请材料转交到银行客户经理,由贷款中介完成贷款流程。即使有的自身征信有瑕疵,如信用卡逾期记录、作为法人为企业做贷款担保等,也可通过这一路径向银行申请贷款。
除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更常见的一种现象是通过“壳公司”申贷。
若申贷客户手里没有申请小微贷款的借贷主体,有的贷款中介会介绍客户向专门经营“壳公司”的公司购买相应主体,并完成商事登记变更。
甚至,有专门经营“壳公司”的公司会“养壳公司”,这些壳公司有虚假的交易流水甚至账目往来,有的会做到缴纳一定的营业税,“壳公司”价格从数千至数万元不等。
借助“房抵经营贷”入楼市,一是由于其利率低,且有贴息。二是被认为“安全”。
对于上述操作手法,银行的风控措施一般是对申贷企业缴税、注册年限、股权变更等有要求。
各家银行抵押经营贷的要求一般是年缴税2万以上,注册成立2年以上,一般不接受近6个月过户的客户,但每家金融机构条件不一样。
*相关资讯:央行上海总部:严禁通过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输血”房地产
*其它资讯:印度现金贷遭遇“大劫”
三、金融科技与商业模式:
⑸信用评分成互联网巨头标配,助攻金融业务
信用评分已成为互联网巨头“标配”,信用数据战火背后,实则是金融较量。包括芝麻信用分、腾讯支付分、京东小白信用等,都为各自金融类产品提供了不少“助攻”。
又一巨头加入战场。4月20日,美团已向部分用户开放美团信任分,并推出“买单月付”消费金融类产品,且买单月付开通门槛、额度均与信任分值相关。
官方介绍,美团信任分是指根据用户在美团点评的浏览、消费、投资理财、信用产品使用和履约情况,以及个人信息完整度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通过大数据算法,对用户给出的综合评估。
如用户达到一定分值,可以在享受美团点评或合作方的服务时,享受免押金等优惠政策。
当前,美团信任分主要应用在互助计划及消费金融类场景,其中,分值高于490的用户有机会0元加入美团互助保障服务;分值高于560分的用户可享“买单月付”最长免息38天,以及笔笔随机减、支付送零花等权益。此外,还有理财服务正在开发中,目前并未对内测用户开放。
美团App显示,“买单月付”是美团旗下消费金融产品,开通后用户可享受“先消费、后付款”,在使用场景上,包括美团、点评、美团打车、美团买菜等美团系App均可使用。
不过,目前,买单业务有门槛要求,信任分内测用户可优先获取“买单”权益,但只有信任分达560分以上才可享受。
此外,美团买单月付额度亦与信任分相关。如信任分达666分,用户可持有500元“买单”额度;而信任分为500分的用户,则无法开通“买单”功能;另对于内测名单之外的用户,仅可通过“钱包”页面单独申请开通“买单”,不过额度仅为300元。
另据美团信任分协议,信任分分值代表的是用户使用美团或合作商户提供服务行为的综合评价,美团方面可能会根据用户的信任分分值向用户推送相应的服务或信息、广告等。
美团信任分主要对标蚂蚁“芝麻信用分”、腾讯 “微信支付分”、京东 “小白信用”等,后三者分别于2015年、2019年、2017年上线。
从业务模式来看,四大评分大同小异;不过,从推出时间来看,美团信任分已是“赶晚集”。业内普遍看来,信用评分主要依赖用户数据和生态,先入局者无论是在用户使用黏性、评估深度和应用广度上,都将略胜一筹。
从评估维度来看,四大产品评估均是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等多个维度数据。其中,芝麻信用分会收集用户人脉关系,美团信任分和小白信用会评估用户金融表现。
另在应用场景方面,芝麻信用分、小白信用等覆盖场景均包括金融、购物、出行、住宿、通信等多个领域,而微信支付分应用场景在覆盖免押租借、智慧零售以及先享后付等后,近期腾讯又进一步上线分期消费贷产品“分付”。
信用分体系建设,对互联网巨头金融、生活类业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不过,在多维度大范围采集数据构建起用户信用图谱的同时,如何规范个人数据采集和信息保护等,仍需要参与机构注意。
当前,各家在用户隐私保护、交易过程的公平正义,互联网信息泄露等问题,都需要加强合规性投入,且面向公众和监管更加透明化。尤其是在用户信息获取、保存、使用、流转等方面,均须遵守相应规范。
对于数据采集和使用,各家机构也给出了相应规定。
美团信任分协议披露,开通信任分的用户,需授权美团及美团委托的第三方收集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交易信息、履约信息、设备信息及其他履约或风险状况信息等,并可以对这些信息处理,且委托的第三方可直接向美团提供用户信息而不需要用户再次授权。
腾讯支付分协议则称,在特定条件下将用户信息共享给腾讯关联公司、合作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合作伙伴时,将评估第三方收集信息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要求第三方在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时遵守法律法规,尽力要求第三方对用户信息采取保护措施。并将按照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要求以点击确认协议、具体场景下的点击确认动作等形式征求用户同意。
*其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