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2020年4月30日),素材来源于网络,知识产权归属于原版权方,编辑:智慧金融研究院(RXX)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
⑴央行发布一季度城镇储户、企业家、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
(一)城镇储户问卷调查
居民收入就业感受下降,消费意愿降低,储蓄意愿上升。
一季度收入感受指数为41.6%,比上季下降11.0个百分点。
一季度就业感受指数为 37.7%,比上季下降6.8个百分点。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2.0%,比上季下降6.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53.0%,比上季上升7.3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25.0%,比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
被问及未来 3 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教育(31.5%)、医疗保健(29.4%) 、购房(19.2%)、旅游(19.0%)、社交文化和娱乐(18.4%)、大额商品(18.0%)、保险(17.1%)。
(二)企业家问卷调查
企业家对经济和企业经营偏悲观。
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12.4%,比上季低19.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1.7个百分点。
75.5%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24.1%认为“正常”,0.4%认为“偏热”。
企业家经营景气指数为 30.3%,比上季低 25.2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 24.5 个百分点。
盈利指数为 22.3%,比上季低 35.0 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 30.0 个百分点。
出口订单指数为19.1%,比上季低24.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 23.8个百分点。
国内订单指数为17.4%,比上季低3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6.8 个百分点。
超过60%的企业家认为,出口订单和国内订单减少。
(三)银行家问卷调查
银行家对二季度经济和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相对乐观。
一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6.5%,比上季降低 24.2个百分点。
对下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2.9%,高于本季 26.4 个百分点。
一季度,货币政策感受指数为72.7%,比上季提高17.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4.3个百分点。
对下季度,货币政策感受预期指数为74.5%,高于本季1.8个百分点。
*其它资讯:
⑵创业板注册制来了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中国资本市场深刻变革的征程再次迎来关键节点。
证监会和深交所当日发布《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则,搭建起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整体制度框架。
这次改革将重点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在科创板的基础上,扩大注册制试点,为存量板块推行注册制积累经验;
二是增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包容性,突出板块特色。
纵观改革方案,改革将把握“一条主线”和“三个统筹”。
“一条主线”,即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提高透明度和真实性,由投资者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
“三个统筹”则是统筹创业板改革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统筹注册制试点与其他基础制度建设、统筹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
这次公开征求意见的4部规章草案对创业板企业的注册制安排、持续监管、发行保荐等主要制度做了规范和完善。其中,
《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完善了创业板股票公开发行条件,规定了注册程序与信息披露要求,明确了注册制下发行承销的一般规定与特别要求,更加突出注册制理念、注册标准以及标准执行的统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可转债等证券品种的具体条件,明确了具体的注册程序,完善了创业板小额快速发行方式,推出向特定对象发行可转债,精简了定向增发的审核环节;
《创业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在现行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一般性规定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股份减持、重大资产重组、股权激励等方面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差异化安排;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取消了保荐代表人事前资格准入,明确了注册制下证券交易所对保荐业务的自律监管职责,强调了保荐机构对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的核查要求,督促中介机构强化内控要求,各尽其责、合力把关,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问责力度。
*相关资讯:关于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二、金融科技与商业模式:
⑶“后疫情”的金融科技:更审慎的金融业务,突飞猛进的科技需求
受疫情影响,线下金融业务受到很大冲击。一些银行信用卡中心线下申卡业务已基本停摆,连一向低调的“微粒贷”都开始在微信上做“社交营销”了。
但线上的金融业务受到的影响相对还算较小。因此,金融机构对线上化获客和在线风控的需求更强,金融科技巨头们的金融科技业务量飙升。度小满数据显示,机构查询量是先降后升,消费金融公司尤其明显。
疫情期间,金融科技行业迎来三大变化。
一、疫情下,大中小银行都有很强烈的线上化转型的需求。线上化系统、端到端解决方案,都处于需求爆发期。
二、疫情使线上业务机构更加追求精细化运营,对智能获客、智能风控和智能催收,都有很强的需求。
三、疫情加速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比如云计算。
疫情之后,很多银行都调整了零售业务的运营策略,对新客户持相对谨慎的态度。
而对存量客户,金融机构主要有两个方面需求:
一是在存量客户中识别出来优质客户,给他们提额,定价上做优惠。
二是识别出存量客户中隐藏的风险。
其中,线上化转型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大数据风控合规要求考验。
对此,业内人士称,金融科技公司需要严格按照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首先是所有数据都要拿到用户授权,其次是对数据进行去标识化和匿名化处理。
而对于精细化运营,即通过分客群运营方式,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客群进行更精细化的运营,则要求金融科技企业的风控从统一向分化转变。
即根据客群的来源不同、场景不同、行职业不同,采取不同的风控体系,不同的定价、定额和信用审批等方式,以及不同的智能催收和不同的获客方式。
即使都是银行,各自的金融科技需求也非常不同。
国有大行和头部的股份行,大多自己有数据、有客户,需要金融科技公司做的是加强其底层的能力,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技术,盘活现有存量客户,加速线上化转型等。
而对于部分城商行农商行来说,既没有数据也没有客户,不仅需要获客,还需要从头搭建一个新的线上风控系统。部分资质更差的甚至沦为资金端。
*相关资讯:微粒贷“拉新”测额度被叫停,因推广模式涉嫌诱导分享
*其它资讯:央行在上海等6市(区)扩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
⑷银行信用卡模式与时俱进:狂发消费券、调积分规则
近期,不少银行信用卡加大了优惠让利力度,比如推出优惠券、“满额减”等各种手段以刺激消费。同时,银行信用卡部门更多地把重心转移至线上消费,并且调整积分规则,以求扩大消费场景。
(一)多家银行信用卡机构推出各种类型的电子消费券,部分设定特定规则鼓励客户邀请朋友助力,另有一些直接推出打折活动。
分析人士称,加强零售端是银行一直在做的,过去银行有一些自建商城的尝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
现在重心放在了外部场景的建设方面,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拓展场景应用层面,加大用户的新增与留存。
(二)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改变积分规则的队列,不少也利用积分吸引刺激客户线上消费。。
年初,平安银行率行业之先,公告称,将全面取消依托于实体刷卡场景的MCC发分机制,实行移动支付发分。
所谓“移动支付发分”,即无论线下刷卡交易或网络交易均纳入积分范畴,用户在线下通过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线上支付手段消费,同样可以累积计入积分账户。
业内人士称,一方面是近年来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线下刷卡越来越少,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改变信用卡积分规则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转变。
另一方面,信用卡积分规则的调整可以精准确定消费的真实性而补贴积分。
*相关资讯:当心信用卡“自动分期”的猫腻
三、消费金融与小微金融:
⑸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央行调统司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调查课题组于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3万余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
第一,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7.9万元,资产分布分化明显;
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住房占比近七成,住房拥有率达到96.0%;
金融资产占比较低,仅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无风险金融资产。
第二,城镇居民家庭负债参与率高,为56.5%,负债集中化现象明显,负债最高20%家庭承担总样本家庭债务的61.4%;
家庭负债结构相对单一,负债来源以银行贷款为主,房贷是家庭负债的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第三,城镇居民家庭净资产均值为289.0万元,分化程度高于资产的分化程度。与美国相比,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财富分布相对均衡(美国净资产最高1%家庭的净资产占全部家庭净资产的比重为38.6%,我国为17.1%)。
第四,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率为9.1%,总体稳健,少数家庭资不抵债;
居民家庭债务收入比为1.02,略高于美国居民水平(0.93);
偿债能力总体较强,偿债收入比为18.4%,居民家庭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第五,需关注两方面问题。
一是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负债率较高,存在一定流动性风险。
二是部分家庭债务风险相对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低资产家庭资不抵债,违约风险高;
中青年群体负债压力大,债务风险较高;
老年群体投资银行理财、资管、信托等金融产品较多,风险较大;
刚需型房贷家庭的债务风险突出。
*其它资讯:城商行激战消费金融,三家余额超千亿